莫迪在意大利G7峰会上试图展现“全球领导者”姿态,却被安排在合影最边缘位置,发言时长不足巴西代表的一半。在乌克兰议题讨论中,美国代表态度敷衍,西方国家仅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。
峰会结束登机前,莫迪与加拿大通过电话仓促达成“和解协议”,恢复大使级关系及签证服务,但回避了暗杀事件、贸易争端等核心矛盾。实际上,这是加拿大拉拢印度以遏制中国的手段,暴露了印度对G7的依附心态。
印度频繁放风退出金砖,引发其他成员国强烈反弹。中俄主导修订金砖章程,将开除机制从“全体同意”改为“多数表决”。印尼已准备填补空缺,金砖启动除名程序。
近年来,印度在金砖内多次阻挠关键合作:2023年喀山峰会反对本币结算,2024年5月第七次反对反美元决议;独占新开发银行23%贷款(350亿美元),远超中国份额,加剧其他成员国不满。
美国施压印度“退出金砖或停购俄武器”,导致印度军方苏-30战机因俄零部件断供近半瘫痪。制造业因美国关税面临停产,外交界警告“退出金砖将彻底失去入常可能”。
印尼加入后签署卢比石油结算协议,沙特和伊朗削减对印原油优惠(从30%降至5%)。俄罗斯将原印度基建贷款转予印尼,埃及和巴西也加速整合区域资源,印度在金砖的位置已被实质替代。
金砖对印度挽回请求回应冷淡,要求“流程完成前保持沉默”。印度需在“主动退出保颜面”或“被投票驱逐成笑柄”间抉择,大国形象面临崩塌。
为在G7展现“领导力”,莫迪主动要求参与临时加入的乌克兰议题讨论。但讨论中,美国代表多次看表、与邻座耳语,当莫迪试图提出“印度版和平方案”时,被美方以“时间有限”为由打断,实际发言仅15分钟,远低于预期的1小时。
莫迪在意大利机场准备登机前1小时,紧急接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电话。双方在机场贵宾室仅用20分钟谈判,协议文本由加方草拟,印度未咨询外交部法律顾问便签署。关键条款如“贸易争端解决机制”仅写“保持高层沟通”,对去年加拿大指控的“印度情报部门暗杀事件”只字未提,被外交官称为“无约束力的政治表演”。
印度“退出金砖”风声背后,是莫迪绕过常规内阁会议的秘密决策。仅与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密谈三次便拍板,三名反对退出的外交部高官被调任闲职。内部文件显示,莫迪强调“西方市场比金砖更重要”,但未提供具体经济收益数据支撑,遭财务部私下质疑“缺乏可行性”。
峰会后48小时内,莫迪两度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,称“退出言论是媒体误读”,请求延缓除名程序。普京回应:“印度在金砖的行为已损害发展中国家团结,俄方支持按章程处理。”中方也通过驻印大使传递口信:“金砖是发展中国家合作平台,不欢迎投机者。”
莫迪指示亲政府媒体发布“退出金砖将获G7千亿美元投资”的报道,试图扭转民意。但国大党领袖拉胡尔·甘地公开驳斥:“莫迪用国家信誉换政治资本!”社交媒体上莫迪外交灾难话题阅读量突破2.8亿,新德里街头出现大规模“反对退出金砖”示威。
莫迪的“G7蹭位”“仓促和解”“金砖退群”三连操作,暴露了印度外交的短视与投机。从被西方边缘化到遭金砖反噬,从国内舆论翻车到国际地位崩塌,这场“外交闹剧”的代价最终将由印度的大国声誉与民众利益买单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