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地锁,是许多停车位产权人,保护自身权益的利器。但当私人地锁出现在属于全体业主的小区共同停车位上时,地锁,就变成了侵害公共利益的“地刺”。位于杨浦区殷行街道的城市名园小区,就曾因私人地锁泛滥,引发居民强烈不满。一根根支棱在公共停车位上的地锁,成了扎在小区居民心头的“刺”。直到今年7月1日下午3点05分,伴随着小区中的最后一个地锁被拆除,这根困扰小区多年的“刺”,终于被彻底拔除。
先天不足:私人地锁频频引发居民投诉
为何城市名园的“地锁矛盾”如此突出?这要从这座小区落成的那一刻说起。
城市名园小区竣工于2005年,是一座拥有2206户居民的大型小区。由于建成年份较早,这座小区的设计者,并未将停车问题纳入考量。因此城市名园的居民楼虽然都是高层建筑,居民楼下方却并未设计地下停车场。整座小区,在建成之初,仅有300余个地面停车位。这些停车位的产权,均属于全体业主。
2006年至2009年,为了方便管理,城市名园的第一任物业公司帮助有意愿的业主,在小区的部分公共停车位上安装了地锁。此后,又有许多业主,效仿前任物业公司的行为,私自在小区的公共停车位上安装私人地锁。至2023年时,已有229套地锁装置,被安装在了城市名园小区的公共停车位上。
此时,城市名园小区的停车需求早已不是刚建成时的样子。多年来,小区内新增了许多有车的业主,还有不少业主购置了第二辆或第三辆车。设计之初的300余个停车位早就无法满足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了。
图说:地锁曾是小区居民心头的一根“刺” 来源/采访对象供图(下同)
多年来,尽管小区的管理者也想方设法从小区的边边角角挤出了一些停车位,但对于拥有2206户居民,且小区外部缺失分担压力的公共停车场的城市名园来说,这些“牙缝里”挤出的停车位,远远无法满足需求。
此时,被个人业主用地锁锁起来的停车位,在小区中就变得格外扎眼。其他业主发现,因为地锁的存在,在他们为了停车绞尽脑汁的时候,有两百多名业主,不仅不需要为停车难发愁,还可以在不需要使用停车位时,继续用地锁“占用”小区的公共停车位。
这种私人占有公共空间的行为,引发了大多数业主的强烈不满。他们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多种渠道,表达了自己的不满。
但是,在那些拥有私人地锁的业主看来,在停车位上安装私人地锁,本就是前任物业公司带头帮助他们完成的。为了安装地锁,不少人,还向前任物业公司缴纳了350元的安装费。
这些业主认为,由物业公司收费安装、在小区中存在多年等事实,足以证明,这些地锁的存在有其正当性。因此,他们抱团在一起,坚决反对拆除地锁。
小小的地锁,成为扎在小区居民心间的钢刺。
如何破局:重定规约打开居民心结
为了缓解城市名园小区的停车矛盾,殷行街道多部门,曾多次下发整改通知,但在部分业主的抱团阻挠下,常规的管理措施,已很难化解这个困扰城市名园多年的顽疾。
自2023年起,在殷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,党总支引领业委会一起修改制定新的停车方案草案,尝试从重新制定停车管理规约的角度着手,解开这个横亘在小区居民心中多年的心结。
2023年2月,城市名园小区通过选举,成立了新一届业委会。同年6月,小区内召开了关于地锁问题争执的居民座谈会,征询意见。
各类居民代表,有地锁的、没地锁但有车的、没车的居民代表,都一起坐了下来,商谈重新起草新的停车方案。”城市名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磊回忆。
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期间,城市名园小区在殷行街道城建中心等多部门的支持下,通过咨询专业的第三方机构,着手开启了新版停车方案的修订工作。此次修订经历了多轮公示,方案数易其稿,在征询过程中,共计80条居民意见被采纳。
图说:城市名园居民在雨中研究新的停车规则
2024年4月25日,城市名园小区正式召开业主大会,以75.27%的支持率,通过新版的停车方案。
新版的停车方案对停车收费标准进行了重新的划分。租户、外来车辆、业主首辆车、业主其他车辆的收费标准,各有区别。最关键的是,新版停车方案明确,所有地锁均需拆除。
斗智斗勇:历时近一年终拆最后一锁
业主大会的新版停车方案,让不少有地锁的居民意识到,用地锁私占停车位的行为,既不符合规定,也不得人心。渐渐地,拥有地锁的居民,逐步接受了地锁必须拆除的事实。但,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。
“从2024年8月1日到2025年7月1日,我们整整拆了11个月,可以说,是一家一家做工作,一户一户拆掉的。”城市名园如今的物业公司——黎平置业有限公司刘经理说。这样操作,是因为一旦有大规模的拆除动作,拥有“地锁”的业主就会抱团反对。作为拆地锁的执行者,为了“根治”地锁,物业公司只能一步一步逐户沟通。
“有的车子会常年霸占车位,一动不动。我们一看到车子动了,就马上去拆除。”刘经理说。为了防止地锁“返潮”,在居委会的协调下,城市名园小区还成立了志愿者巡逻队。一旦志愿者发现返潮现象,就会立刻通知物业公司进行干预。
图说: 小区管理者一座座拆除地锁
渐渐地,城市名园小区中反对拆地锁的声音越来越少。从一开始的一百多人抱团一起反对,减少到三四十人反对,临近尾声时,反对者只剩下了几个人。
逐渐减少的反对声音,一方面源自于公共停车位归全体业主所有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,另一方面,则源于在充分吸纳居民建议后,新的停车规则,对原地锁拥有者权益的充分尊重。
考虑到部分业主的地锁,是由物业公司主动安装的这一特殊情况,城市名园的停车方案中,为这部分业主保留了一定的优先停车权。凡是能够提供充分证据,证明自己的地锁确由前任物业公司安装的业主,都可以选择在拆除地锁的前提下,保留半固定停车位的权益。
即在部分停车位上标注车牌号,当业主的车辆返回小区时,在提前沟通的情况下,物业公司会帮助这些业主提前挪开停留在其停车位上的车辆。但这些业主的车辆不在小区时,停车位需开放给其他业主使用。这些选择保留停车位的业主,需支付一倍的停车费。
居民们开始不相信我们,后来观望了一段时间,发现我们确实是按照新的停车规定进行管理的,就慢慢地选择支持我们的工作了。”赵磊说。
2025年7月1日15点05分,城市名园小区的最后一个地锁被拆除。至此,困扰这座殷行街道最大小区的顽疾,被彻底化解。
可否推广?管理上形成合力破解停车难
如今,走在城市名园小区内部,已再见不到曾经的停车混乱。在有限的空间里,机动车辆被规范地停放在一个个划定好的停车位中。小区内部的道路流畅贯通,曾经让外来车辆望而却步,担心进得去出不来的拥挤情况,已不复存在。
作为一个先天条件严重不足的大型小区,城市名园的停车管理经验,或可供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小区参考。
“总结来说,我认为,城市名园停车的规范化,离不开七种力量的共同作用,即党组织的引领力、居委会的协调力、专业的指导力、业委会的号召力、物业公司的执行力、志愿者的响应力以及执法部门的保障力。”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磊说。
为了根除困扰这座殷行街道最大小区的顽疾,殷行街道成立了“拆锁专班”,将街道各部门纳入其中,全方位地为矛盾化解提供力量。
图说:如今的城市名园再看不到往日的拥挤
例如,在业主大会召开过程和停车规范的制定过程中,街道城建中心、法律援助中心协调专家资源,为规范的制定,提供专业的实操指导。面对拆地锁过程中,部分居民的反对,执法部门介入协调,为化解矛盾,提供了法律保障。社区志愿者,则成立了“返潮巡查队”,一旦发现返潮现象,立刻和物业公司沟通配合劝阻。
“下一步,我们会将城市名园的案例作为样板,在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中,充分发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,妥善解决老旧小区中的停车难现象。”殷行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