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11日,贵州三力(603439)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广州产权交易所“科技成果转化专区”,以1.5亿元成功竞得广东药科大学“金缕半枫荷保肝与防治纤维化”专利包及1.2类中药新药合作开发项目,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再添标杆性案例。此次交易中,广州产权交易所充分发挥大湾区核心要素交易平台的枢纽作用,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全方位、专业化的赋能服务。
01
高价值专利与新药开发双轮驱动,激活创新潜能
本次交易涵盖专利转让与技术合作开发两大核心板块。在专利转让方面,贵州三力以5000万元获得广东药科大学7件核心专利(含PCT国际专利),这些专利覆盖肝损伤防护、抗纤维化等关键领域,为贵州三力在肝病领域的产品线扩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同时,双方还达成1亿元的技术开发合作,共同推进SL&GDPU-001(1.2类中药新药)的临床前研究与产业化进程,由广东药科大学负责前期研究,贵州三力提供资金与产业化资源,共同加速这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。
02
全流程专业化服务,构建科技成果转化“湾区范式”
广州产权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要素交易平台,在本次交易中提供了专业技术交易服务。
精准撮合机制 :
广州产权交易所依托其“高校成果库-企业需求池”智能匹配系统,精准对接广东药科大学的研发资源与贵州三力的产业化需求,推动校企双方从前期接洽到正式签约仅耗时49天,展现了高效撮合能力。
全流程合规保障 :
为确保科技成果定价公允、权属清晰、流转高效,广州产权交易所采用了公开挂牌、竞价交易、合规审核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。这些措施为1.5亿元的大额交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风控屏障。
生态化服务延伸 :
除了基础的交易服务外,广州产权交易所还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了“科技转化贷”,为药企提供研发资金配套。同步对接临床试验资源,进一步缩短了新药开发的周期。
03
政产学研协同,助推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升级
此次合作深度契合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规划,实现了政产学研多方共赢。贵州三力借此突破产品单一瓶颈,强化肝病领域管线布局,推动从“传统中成药”向“创新药研发”转型;广东药科大学则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,反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,完善“基础研究-应用开发-产业落地”闭环。广州产权交易所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高校科技成果“沉睡资产”,2025年已促成生物医药领域交易额超8亿元,成为湾区创新要素配置的核心引擎。
广州产权交易所的精准赋能,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,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未来,广州产权交易所将继续深化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战略协作,构建“评估-交易-孵化-资本”一体化服务体系,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,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